持股已不足0.01% 蘇泊爾"創一代"如何成功套現?



從最初創立到外資收購,再到如今近乎全面的退出,蘇泊爾品牌的傢族印記早已褪去,成為外資控制下的炊具品牌,距離真正被外資私有化僅僅一步之遙。這一民族品牌“身份”變化中,上演瞭一個民營企業在資本盛宴中成功套現,全身而退的典型。

經過長達九年的減持,蘇泊爾集團如今僅持有上市公司蘇泊爾3.23萬股,持股比例已不足0.01%。

日前,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蘇泊爾”,002032.SZ)晚間公告稱,公司股東蘇泊爾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蘇泊爾集團”)蘇泊爾集團股份減持計劃執行完畢後,對蘇泊爾僅持股3.23萬股,持股比例不足0.01%,且均為無限售條件流通股。

蘇氏父子白手起傢,如何練就中國炊具行業的龍頭老大?上市不久,開始大幅減持,高位套現的背後,有著怎樣的秘辛?後蘇泊爾時代,下的是怎樣的一盤棋?

炊具大王的“奇跡”

在中國炊具行業中,蘇泊爾曾被視為業界的神話。

蘇泊爾的前身是浙超音波蛋糕切割機江臺州玉環的一個農機廠,偶然進入炊具行業中,創始人蘇增福最初通過“租賃”沈陽雙喜壓力鍋廠的“雙喜”品牌踏入炊具市場,憑借出色的商業頭腦,蘇氏父子手中出售的雙喜壓力鍋的營業額遠超雙喜公司,巨大反差下,雙喜公司收回商標使用權。

蘇泊爾集團董事長蘇增福

無奈之下,蘇增福在1994年底註冊成立瞭蘇泊爾公司,並引入瞭第一條壓力鍋生產線,進軍炊具市場。蘇增福父子在市場運用方面的積累,一路高歌猛進,蘇增福傢族炊具後發制人,獨占鰲頭。蘇泊爾一度成為全國最大的炊具生產企業,蘇增福也被譽為“中國炊具大王”。2004年,蘇泊爾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成為中國最早一批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企業。上市之初,蘇增福除瞭自身持有公司25.67%的股份外,還通過蘇泊爾間接持有公司 31.57%的股份,是公司實際控制人。

然而,“炊具大王”攜公司上市的第一天,市場並沒有買賬——蘇泊爾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套牢3萬多名股民,當時在資本市場引起瞭極大關註。不過,在隨後股市的跌宕起伏中,其股價漲幅也曾一度高達十幾倍。

讓市場真正感到意外的是,上市僅2年,蘇增福就啟動瞭控股權“轉手”事宜。

蘇泊爾門店。

2006年8月,控股股東為蘇泊爾引入戰略投資者,蘇泊爾集團、蘇增福、蘇顯澤與全球最大的小型傢用電器和炊具生產商之一SEB集團簽訂瞭一攬子《戰略投資框架協議》,按照該協議,蘇泊爾集團及蘇增福、蘇顯澤以每股18元的價格,協議轉讓2532.01萬股蘇泊爾股份,總價4.56億元。此外,蘇泊爾向SEB國際定向發行4000萬股股份。與此同時,SEB國際還以部分要約的方式向蘇泊爾全體股東收購蘇泊爾的股票,這部分要約收購的對價則為11.96億元。

上述一攬子協議順利完成後,SEB持有蘇泊爾61.00%,而蘇泊爾也徹底從一傢中國民營企業變身外資企業。

當時炊具外企巨頭進入中國市場,一石驚起千層浪,國內同行紛紛上書主管部門,認為這項收購將引起壟斷,由此引來瞭商務部的反壟斷調查。

當時的媒體報道稱,時任蘇泊爾董事長的蘇顯澤與原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副司長郭京毅搭上線後,蘇顯澤曾親自行賄郭京毅10萬元,並向介紹人支付瞭100萬元“好處費”,此後蘇顯澤又接待郭京毅、介紹人等三傢人到杭州度假,其間又向郭行賄20萬元。

雖無直接資料顯示行賄是蘇泊爾這起並購最終能推進的直接證據。但在後續的商務部審查通過的過程中,曾經發生的蘇顯澤行賄事件仍被市場認為與這起並購案千絲萬縷。

2007年4月,蘇泊爾通過瞭反壟斷審查,並購案獲商務部批復同意,而隨後的落地中,蘇泊爾控股權易主,搖身變為外資控制下的企業。

急流勇退,高位套現

到目前為止,蘇氏傢族並未直接對外透露當時股權轉讓的原因。值得關註的細節是,蘇泊爾上市前的財務指標並不亮眼。

2004年,蘇泊爾公佈的招股說明書資料顯示,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一直高企。財報數據顯示,截至 2001 年 12 月 31 日、2002年12月31日、2003年12月31日 ,公司資產負債率(按母公司報表計算)分別為 66.72%、66.05%、60.40%及 65.68%,截至2004年5月31日,公司的合並報表總負債為53,231.37萬元,其中流動負債4.74億元,占總負債高達 89.08%;長期負債僅5812.00 萬元,占總負債的 10.92%。由此可見,蘇泊爾當初的債務短長搭配不均衡,償債壓力非常大。

遼寧蘇泊爾衛浴產業巧克力成型機

另一方面,在公司的運轉中,原材料成本占公司制造成本比例十分高。蘇泊爾對外透露,僅2003年度,公司主要產品原材料占制造成本的86%左右。也就是說,隻要原材料價格略微變動,對公司盈利就能帶來一定的波動。

而此前的利潤構成中,財政補貼占比很高。其中,2001年度、2002年度、2003年度,蘇泊爾分別收到補貼收入 514.50 萬元、1,668.05 萬元、2,626.88 萬元,分別占凈利潤的比例為 21.11%、32.52%、34.35%粉狀成型機,也就是說,除瞭常規的主營業務外,財政補貼是公司凈利潤構成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過,蘇泊爾仍然滿足瞭當時的監管要求,成功上市。上市後,企業的經營狀況沒有預期的突飛猛漲。

蘇泊爾的財務報表顯示,2004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10.05億元,同比增長20.15%;公司實現利潤總額7764.51 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30.05%;凈利潤 6314.88 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17.42%。2005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 14.69億元,同比增長瞭46.22%;實現利潤總額 9515 萬元,同比增長瞭22.55%;實現凈利潤 6923 萬元,同比僅增長9.63%。此外,公司還長期面臨關聯交易占比高的壓力。

“後蘇泊爾時代”

曾有媒體統計,自2008年11月底至2009年底,蘇增福累計減持公司股票920多萬股,總套現1.53億元。蘇顯澤從2009年10月開始,當年共減持約142萬股,套現2800萬元。2010年,蘇氏傢族成員,包括蘇增福女兒蘇艷也持續減持。到2010年,蘇氏傢族套現近兩億元。2015年底,蘇增福及其一致行動人僅持有上市公司0.94%的股份。

蘇氏傢族最近一次減持行為發生在2016年11月,蘇泊爾公告稱,蘇泊爾集團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蘇泊爾593.38萬股(占總股本的0.93%),減持均價36.15元/股,變現約2.15億元,至此,蘇增福對蘇泊爾持有的股份比已降至0.01%。

資料來源於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官網公告。

最新一次股份交割完成後,SEB國際將持有蘇泊爾81.03%的股份。業內也有分析認為,以SEB在海外收購的風格來看,該集團傾向於全資控股,因此,不排除其在未來繼續增持的可能。除瞭增持外,2015年12月SEB國際還通過上市公司以 5000 萬元價格受讓蘇泊爾集團所擁有的部分“蘇泊爾”及“SUPOR”註冊商標,相關資產評估價格為 5400 萬元。

而SEB國際入主蘇泊爾後,蘇泊爾曾經的業績之困也被解開。

從數據上來看,蘇泊爾在SEB國際入駐後銷售額和凈利潤均保持瞭穩步增長。2007年蘇泊爾凈利1.72億元,同比增長71.98%;2008年凈利同比增長34.72%;2009年凈利增長20.81%。2010年凈利超4億元,同比增長30.44%。

蘇泊爾2015年的年報顯示,公司營收同比增14.42%,凈利同比增28.86%,非凈利增25.32%,總資產11.49%。從2016年三季報來看,總資產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有一定比例下降,但營收、凈利等業績仍保持增長。而其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

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營收情況,資料來源於該公司官網。

有分析指出,蘇增福從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中退出,還與其轉型進入其他領域有關。

在大幅減持蘇泊爾股份時,蘇泊爾集團的確開始瞭“二次創業”。

2007年,蘇泊爾進軍衛浴產業,投入巨資研發自動化不銹鋼水龍頭生產技術工藝,當下,蘇泊爾衛浴已在浙江玉環、遼寧沈陽、遼寧法庫建立瞭2個五金衛浴生產基地和1個陶瓷潔具生產基地,總占地3300畝,投資規模、生產線自動化程度居行業前列。

此外,在醫藥領域,其自身打造的“南洋”牌“克痢痧膠囊”、“婦炎靈膠囊”、“理通噴劑”、“心腦健”等產品分別被授予“國傢中藥保護品種”和“中國中藥名牌產品”稱號。

控股權轉讓後的蘇泊爾業績表現穩健,蘇氏傢族卻選擇趁高套現。財經評論學者虞東箭也公開表示,從蘇氏傢族讓出控股權起,他們就將自己定位成瞭上市公司的財務投資者,逢高出局是必然選擇。

原標題:持股已不足0.01%!蘇泊爾的“創一代”是如何成功套現的?


中國經濟網聲明:股市資訊來源於合作媒體及機構,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arrow
arrow

    ywi846gc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